李鸿章的世博之旅

发布时间:2019-03-18 17:09来源于:李鸿章故居陈列馆

    1823年出生于合肥的李鸿章,1901年去世,一生历11次世博会,但并未能亲身参与任何一届。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时,李鸿章在京师做小翰林,梦想做文章传千古的名臣。而1855年和1867年巴黎赛会、1862年伦敦赛会时,李鸿章正率领淮勇与农民军进行生死搏战,根本无暇顾及。
 
    世博会在1851年英国首创后,成为交流不同文化与成果展现最新发明创造的汇集地,也是各国富强文明的竞技场。通过世博会,中国人逐渐了解到世博会展览比赛并非仅仅是炫耀与展示,而可以通过世博会增长见识、得到工商业的实际收益,还能学习世界先进的新技术与先进的理念,促使中国加快迈向世界的步伐。可大清帝国举国上下都对世博会要么丝毫不知,要么即使知道也不以为然,连专门办理洋务交涉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认为世博会是“炫珍耀奇”的无益之举,以致世博会被称为“炫奇会”或“赛奇会”。
 
    李鸿章对世博会的理解却不同于任何一位大清官员。李鸿章写给友人信中,欣羡之情溢于言表,“炫奇大会巨观,鸿章神往而力不能赴”。参加世博会,成为李鸿章心中的梦想。与李鸿章关系最密切的两届世博会,当属1876年的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的费城世博会与1878年的巴黎第三届世博会。
 
    中国第一部有关世博的书籍《环游地球新录》的作者李圭是赫德领导下的宁波海关的文牍。1876年,李圭作为唯一一位中国官员被派遣参加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而举办的费城世博会,他也是第一次正式参加世博会的中国官员。费城世博会盛况空前,李圭激动不已,回国后把参会经历和环游各国的经历撰写成书籍,进呈给一等肃毅伯、文华殿大学士、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。李伯爵读完书后兴奋不已,欣然为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题写了序言。
 
   费城世博会上,李鸿章与恩师曾国藩1872年联衔奏派出国的留美幼童,成效初显。书中记载,中国一百余名留美幼童也参加了此次世博会,美国馆专门展出了中国留学生的笔记作业、游记文章等,都是中英文对照,令李圭赞赏与自豪不已。留美幼童们还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。
 
   1878年的巴黎世博会,是目前史料记载中李鸿章最关注的。这要归功于近代洋务的先驱之一——郭嵩焘。郭嵩焘是李鸿章洋务事业坚定而热忱的伙伴,两人同年考中进士,郭嵩焘还曾是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时的属下,也是中国首任驻外公使。郭嵩焘赴英履任,沿途把所见所闻所想都函告李鸿章。在郭嵩焘的感染下,李鸿章对此届世博会的关注超乎寻常,1877年听说俄土战争爆发,牵涉欧陆几大强国,赶忙在8月致函时任东海关税务司的德国人德璀琳,询问次年的巴黎赛会是否能如期举行。
 
   到目前为止,李鸿章发表过直接与世博会相关的观点就是在与郭嵩焘的通信中,熟知中国国情、富有政治经验的李鸿章说:“西人志在牟利,炫奇为主。中国志在考镜,以博物馆、学馆为主。”李鸿章清楚地认识到,当时闭塞、保守的中国应当多设立近代化的学馆、建博物馆,开风气,向西方学习,培养新式人才更为关键。显然李鸿章对世博会的看法比当时的普遍观点更有深意,而比激情的郭嵩焘更为务实。
 
    李鸿章还指示郭嵩焘“执事可就近挈随员与会,总署派赫德招商运货前往,闻颇可观,借拓眼界。”郭嵩焘忠实地执行了指令,1878年4月率随员黎庶昌、马建忠等人特地从英国伦敦赶到巴黎,5月1日参加了巴黎世博会的开幕,并把所见所闻及时写信告知李鸿章。郭嵩焘随员中的黎庶昌是著名文学家,与李鸿章同为曾国藩门下弟子,后任多国公使,而精通法语的马建忠曾任李鸿章的幕僚。郭嵩焘后在记录出使经历的书中如实记载西洋有两千年历史与文明,并发表与国内时论不同的意见而被封建士大夫群起而攻之,被迫辞职,黯然离开英伦,永不复用。最后怀揣满腹才华与强国梦想郁郁而终,死后连谥号都未能得到。郭嵩焘的际遇是当时洋务先驱者命运淹蹇的缩影。
 
   1896年,俄皇尼古拉二世行加冕仪式,遍邀环球各国参加,各国纷纷派出使臣到贺,甲午战败后赋闲的李鸿章被任命为中国头等钦差大臣前往俄国,顺路共访问了欧美七国和当时还是英法殖民地的西贡(越南)、新加坡与加拿大,所到之国都以最高的礼遇欢迎这位尊贵的东方客人。李鸿章此次环球访问历时近200天,正式到访的国家中荷兰、法国、英国、美国四国举办过世博会,算是了却了李鸿章的世博梦。1896年的7月17日,法国外交部长、陆海军要人宴请到访的大清帝国钦差大臣李鸿章一行,宾主29人欢聚于百丈楼的中层。这百丈楼正是著名的艾菲尔铁塔。李鸿章乘电梯登塔,饱览法都巴黎的风光。法国主人介绍,艾菲尔铁塔是1889年为巴黎世博会时所建造,还殷勤邀请李鸿章登临铁塔的顶端。
 
   直到19世纪,地球的文明才从混沌蒙昧的状态逐渐加速,快步走向以新工艺、新发明为主导的大机器时代,电、蒸汽、电报、铁路、后膛枪、钢甲巨舰、重机枪、重炮都被发明,而这些当年都曾经作为展品陈列在世博园中。中国作为数千年文明古国,却迟迟不能融入世界文明的洪流中去。作为洋务的有识之士,李鸿章的洋务事业命运多舛,可李鸿章之性愈老弥辣,对未来依然充满不灭的强国梦想,力图自强。回首中国迈向世界的脚步,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异常,只是历史无法阻挡,走向世界的趋势无法改变。